手机版

APP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要闻 > 内容

大美千山 文化钢城——千山会书画作品联展
时间:2021-03-09 11:09:17   来源:   点击:


爱心中国网独家报道:几场雪过后,钢城腊月已现凛冽的寒意,出行的人们裹上了厚厚的棉衣。由于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国内某些地区也有所回弹,新年伊始就在人们心头又罩上了一层焦虑的阴影。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在位于钢城千山路的小白宫里,却仍然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新春气息。落户这里的和合文化研究院(北京)鞍山分支机构千山会,以其对大千山、大文化核心内涵的深层解读,精心策划的一场千山画派书画展,以独辟蹊径的编排格局,面貌一新的创意构想,别开生面的图式语境,彰显特色的笔墨功力,在小白宫展厅一拉开帷幕,一种千山文化特有的品质标高,立刻惊艳了钢城众多书画受众者的眼球。人们眼前一亮原来千山文化还可以这么搞,看来只有千山文化的魂魄之源,才能孕育出如此精彩的书画佳作。

王魁良书法作品

让我们走进千山书画文化,分享千山文化根脉带给人们的精神滋养。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脑海中油然冒出一个词语——满壁生辉!那才叫怎一个精彩了得!
这春归怎占得先?钢城春的脚步毕竟走来了,千山会书画展恰逢其时,她不正是钢城报春的使者么?这就是千山文化奏响的第一声春雷!
我不敢说千山会搞的这次书画展是一项多么浩瀚的文化工程,但我敢说这的确是以王世哲等千山文化研究的有心人,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和高度的层面上,对千山文化魂给出的一次心灵解读。
是啊,有钟灵毓秀千山之脉的龙头宝地,有人杰地灵的40里钢城资源,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千山文化宝藏,也自然会沐浴着新时代的霞光异彩纷呈!
千山松、千山石、千山水、千山云,一句话千山魂,就是钢城文化之魂,就是钢铁城市之魂,就是钢城人砥砺前行,奋进不已的精神图腾。

王魁良书法作品

千山会的发起人就是看好了千山的魂魄之根,文脉之本,才找到了千山的文化之源,于是他们义无反顾,把准了攀援千山文化之峰的路径,坚韧执着,踏石留痕,把千山文化玩了个风生水起,开了千山文化研究前无古人的先河。
匠心独运的展览模式,以王魁良书法邀请展,朱和平书法艺术展,千山画派作品展3个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乐章,共同谱写了大美千山,国学文明的恢宏交响。
书法文化的光辉来源于书法家心灵大海壮阔波涛的闪光,书法创作不是以歌唱生活取胜,而是以书写心智见长。《诗·大序》有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诗歌写作动因的表达:“诗者,心之所知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诗歌如此,书法亦然。
欣赏王魁良先生的字,会生发一种心灵感应,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这些字,开张大气,纵横捭阖,笔力遒劲,线条老成。铁画银钩是梦与美的穿梭,笔走龙蛇是神与韵的飞扬。令人产生不尽的遐想。
2006年,魁良先生卸任公职以后,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筹备,在鞍山师范学院里仁馆“王魁良书法邀请展”横空出世亮相钢城。10多个年头以后,王魁良的书法情结有增无减,于是小白宫又迎来了王魁良第二次书法邀请展。两次邀请展,把一位从警40余年的公务员的心路历程和解甲归田赋闲后,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志于心,游于艺,染指翰墨,躬耕砚田的人生选择,以王魁良特有的方式向钢城书苑,向钢城的父老乡亲,做了一次有温度、有筋骨、有情感的公开展示。

王魁良书法作品

王魁良的字经得起咂磨,耐得住品味。熟悉王魁良经历的人不难感觉到,他的每幅字几乎都是浸淫了文化感情元素的记忆符号,都是一段留住时光的心海波澜。如果看王魁良的字,一定要去厘清他到底是取法什么贴,崇尚什么碑,一定要言必及“二王”话不离“苏黄米蔡”,那会显得多么牵强附会。字就是字,是表情达意的笔墨外化,是契合心境的抒情手段。王先生的字和某些所谓书法家的区别在于他不是为了写字而写字,没有“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尴尬和困窘,他没有苦心积虑,非要戴上书法家桂冠的包袱,没有逞强好胜,争风吃醋旧文人的迂腐酸气。他是要在写字的过程中一吐胸中块垒,情感冲动是催生王魁良书法问世的酵母,他是一位忠实于自己生活体验的书法家,他的心灵中跳动着那么多使他灵魂颤动的乐章,使他很容易就能找到喷张血脉的突破口。40年从警生涯,起伏跌宕的人生历练,使他的笔墨收获了得天独厚的修为,他不是把自己囿于间架结构,横竖撇捺,用笔方圆,法贴出处等藩篱中,他的字不是用毛笔写出来的,而是从心泉中迸溅出来的。
书法家作书的最高境界不是拼技巧,而是比胸襟、比气度,没有毛泽东的胸怀气度,看见一百次大雪飘飞,也断然写不出来《泌园春·雪》,没有刻骨铭心的真感情,谁也写不出来颜真唧那字字泣血的《祭侄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归纳书法创作不可或缺的几个要素时,却是学养、修为、阅历、人品,而唯独没有提技巧。
技巧不重要么?当然不是,然而还有比技巧更重要的,这就是书外之功——指挥驾驭技巧的人格魅力。
这就是王魁良书法邀请展,带给人们的一个启示。
如果说王魁良的字是以“势”夺人,那么朱和平的字就是以“韵”求美。

朱和平书法作品

朱和平的书法作品,尺幅中弥散的是蓊郁冲和的儒雅之气。
一个书法家不管他的学问修炼有多深,如果一味模仿古人,复制他人,如此而已,功课做得再足,也成不了一流的书法家,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朱和平书法艺术的特点,我看就应该是一个“新”字。
朱先生以篆书笔意融入隶书体势的大胆创意,令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古朴沉实又不失灵动飘逸,碑贴互补又不失清新雅致的书风,使欣赏者觉得既熟悉又陌生,非篆非隶,又篆又隶,充斥一翻别样的情趣。站在朱先生的作品面前;会明显感觉到,尺幅中弥散出来的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掷地有声的金石韵。不论是横披、条幅,还是中堂、对联,构图中主体词语的雄浑强悍与行书题跋的温润婉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妙手天成般造就了大与小、实与虚、密与疏、黑与白的对应关系,朱先生以匠心独运的章法理念,在对立统一一艺术辩证法中巧妙地完成了对书法艺术境界的营造。从观念到手段,从笔墨到章法都是珠联璧合,无懈可击。水到渠成般升华了朱先生书法艺术超凡脱俗的格调与品位。

朱和平书法作品

自古以来,想自立于艺坛,没有一招鲜的绝活,是难以奏效的。朱先生正是靠他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书法样式才能在当今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苑圃中独领风骚,焕发异彩。朱先生的书法艺术以个性鲜明的美学取向,以与时代精神相协调,与历史节拍相共振的坚实步履,在探索书艺的道路上虔诚前行,终于催绽了一株璀璨绚丽的书法文化奇葩。
朱先生在他须臾钟情的书法国粹文化家园中,切磋琢磨,孜孜不倦,既敬畏传统,又不被成法禁锢,既敢于出新,又不失传统精髓,民族范式是他革新书风的追随,时代风标是他把握书道的尺度,在传承国粹,弘扬国学文化的翰墨春秋中,在几十年坚持探求的书法创作实践中,对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继往开来,不断进取的指示精神,从艺术本源的层面上,做出了生动精彩的诠释。

朱和平书法作品
再说说千山画派。
这一概念的抛出,不啻于在钢城画坛喊出了一声直冲云霄,振聋发聩的口号。众所周知,没有地域性就没有全国性,没有民族性就没有国际性。古代的扬州画派能标炳于未来,钢城未来丹青的辉煌,也必然要仰仗一个画派的崛起。
回过头来看,上个世纪为什么京津画派、海上画派、金陵画派、岭南画派、长安画派、关东画派能共同发力,引领一个世纪中国画的发展态势,其间地方画派的导向作用不可低估。如是观之,为了发展新时期书画艺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提高文化竞争力来拉动城市竞争力,加强文化软实力,打造以大美千山为契入点的千山画派,可谓顺应历史需要的明智举措。
最近鞍山市委书记韩玉起一再强调文化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文化兴城市兴,文化强城市强。一座有活力的城市必然是有文化的城市,重视文化发展的城市,就是有长远眼光的城市。
前不久,由市委、市政府策划运作的鞍山书画、岫岩玉雕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广州五地巡展,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好风凭借力,何不乘这股东风,把千山画派打造成钢城文艺大军中的一支劲旅,吹响进军春天的集结号。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抬望眼,大美千山,文化钢城的时代画卷已经徐徐展开。努力吧,朋友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王苗:茶文化自信要从唐朝开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