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APP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要闻 > 内容

宏德布医 坚守草原—科右中旗红十字博爱救助站长王布和
时间:2017-06-05 08:04:42   来源:爱心中国网   点击:

王布和医生(中)张红霞馆长(右)和笔者在息增怀诛四事业敖包前合影

“我是草原人民的儿子,我的根在草原,能在家乡的热土上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扎扎实实的为父老乡亲做点自己贡献,是我最大的心愿!”——王布和

2016年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二排左二为王布和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也许是吸纳了五智山的灵气,或是饱吮了霍林河的琼浆,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塔拉艾里这个小山村,养育出了一名富有“人道、博爱、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蒙古族民间名医。每天都有上千名患者不远万里慕名而来。2017端午前夕笔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国际蒙医药博物馆馆长、《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蒙医药博物馆藏图谱》执行主编张红霞研究员、宝音图医生陪同下驱车十八个小时从呼和浩特来到乌兰浩特市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塔拉艾里,拜访了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感恩家庭、惠泽乡里的草原神医——王布和。

李克强总理和原副总理吴仪分别接见王布和医生

救死扶伤,帮贫济困,是王布和学医的初衷

王布和出生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一个贫困的牧民家庭。他行医的初衷源于8岁时父亲因感冒而失去生命。父亲的病故,给王布和幼小的心灵留下无法愈合的创伤,那就是贫困和疾病给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所带来的痛苦。从此,他立下了“长大要当一名好医生,专为那些像父亲一样没钱的穷苦百姓治病”的誓言。为此,他拜名师苦学医术。25岁那年,王布和开始深入草原牧区为农牧民行医治病。在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对类风湿、肝硬化、神经性头痛和关节痛等病症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诊所。一开始,诊所里的全部家当是一盘碾子一头驴、一把药勺一口锅。白天他下地干农活,晚上挑灯在碾房里磨草药。结合从老师那里获得的蒙医、藏医真传,和自己的临床经验,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医理论。他的药对北方高寒、干旱气候下的牧区常见病很有效果,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王布和名字的人多了。

他从医30多年,不知道什么叫农闲,也不知道什么叫节假日,病人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看。乡亲们有的年纪大、行走不便或者活忙送患者不便的,他就骑自行车亲自登门送医送药,从没耽搁过。经他医治好的患者在逢年过节时,赶着毛驴车、开着拖拉机,给他送来自产的米、面、油、鸡蛋和猪肉,对他表示感谢,他也是能不收就不收。

为了给更多的病人解除病痛,他先后几次扩建了诊所。他在自己住房外先后盖起了十多间平房,支起了能容纳100多人的三座大蒙古包。2005年,在盟和旗民委、红十字会以及一些被王布和治好病的民营企业家的支持与赞助下,建了一栋造价100多万元,面积1200平方米的三层药浴楼。药浴楼被命名为“红十字博爱救助站药浴楼”,诊所被批准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定点医疗单位。在王布和个人努力与各级红十字会的扶持下,他的诊所规模在不断扩大,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患者也多了,平时600—700人,多时上千人。

生命无价,没钱也得看病救命,是王布和从医的宗旨

也许在全国也难找出这样的诊所,治疗、用药、住院不划价。有钱你看着给,没钱不用给。

     
       2001年,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民族屯嘎查的农民钱铁山,患上了肝硬化腹水,曾经在通辽市几家医院进行治疗,花了16000多元钱,连家里的耕地和牲畜都卖了,可病还是没治好,眼看着病人一天不如一天,情急中他们听说王布和对治疗肝病有独特疗效,七打听、八打听,来到了诊所。王布和花了7个月的时间为他治疗,终于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当王布和了解了他家的境遇,知道家里为给他治病已家徒四壁,就免除了他的医药费、伙食费,还给了他回家的路费。后来摆脱病魔的钱铁山专程从家乡赶来,送给他两只羊,被王布和婉言谢绝了。

2017年春节期间王布和医生和张红霞馆长看望105岁红军老战士王定国妈妈

2015年10月,家住辽宁的车晶玲查出了乳腺癌,手上的诊断书如晴天霹雳般令她绝望,她还没成家,美好的一切才刚刚开始。在四处打听保守治疗的方法时听说了“草原神医”王布和,于是慕名而来。她在王布和的诊所住院两个月,王布和结合她的病情精心配药,病情得到缓解。出院后又叮嘱她每月来取一次药,三个月复查一次。2016年4月,王布和见病情已有较大起色的车晶玲还是愁容满面,询问之后得知车晶玲的父亲刚因车祸去世,本已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原因后,王布和毫不犹豫地免去了她所有的费用,治疗期间免费吃药、免费吃饭、免费住宿。现在车晶玲的病情已经基本好转并得到控制,为了感谢王布和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她留在红十字博爱救助站做志愿者。像车晶玲这样的志愿者在救助站里还有40多位,他们自愿地为大家提供服务,组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草原医疗爱心团队。

       
      这些年来,许多来他这里就诊的风湿、类风湿、精神病、乙肝、腰间盘内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症的患者,病情都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甚至康复。尤其在精神病的治疗上,他采用针、熏、药、按摩内外治疗结合的“四连疗法”,标本兼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送到诊所来的精神病患者有百余人。这些患者刚来诊所时,有的被五花大绑、有的被警用手铐铐着,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多数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2002年秋,听别人说镇里来了个精神病人,到处捡人家丢弃的东西吃,王布和大夫把他接到诊所为他治疗。初到诊所时,他很不情愿,打人、骂人、损坏东西,甚至多次逃跑,王布和大夫每次都把他找回来为他巩固治疗。8个月后,他恢复了记忆,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叫刘传亮,家住河南雎县。刘传亮的恢复是布和大夫一家人最开心的事,经过与小刘多次沟通,布和大夫终于联系上了他的家。小刘的父母得知儿子还活着,甚至连原来的精神病都好了,巨大的惊喜让他们连夜乘火车出发来到了诊所。小刘一眼就认出了父亲,父子二人激动的抱头痛哭,那一刻在场的人都纷纷落泪,为小刘的劫后重生、为他的亲人团聚。等到他们父子平静下来,有人为小刘的父亲介绍了布和大夫,小刘的父亲拉着儿子“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流着眼泪说:“王大夫,你是传亮的再生父母啊!传亮,快叫爸爸!”,“爸爸!”传亮的一句深情呼唤,让布和大夫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不久,河南的媒体发表了题为《大义蒙古“爸爸”使我重生》的长篇通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王布和因医术精湛,声名远播。2003年夏,他应邀出诊蒙古国,以他快速号脉,诊断准确的医术和疗效神奇的蒙药,赢得了广大蒙古国患者的爱戴。当布和要回国时,蒙古国的卫生部长再三挽留,做他们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布和婉言谢绝,回到了自己的诊所。无独有偶,韩国、日本的卫生部门也想高薪聘请布和到他们国家行医,都被他谢绝了。布和的爱在自己的祖国,在科尔沁草原上!他将一腔深情寄予那些缺医少药的穷苦百姓身上。他说:“我是草原人民的儿子,我的根在草原,能在家乡的热土上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扎扎实实的为父老乡亲做点自己的贡献,是我最大的心愿!”

用自己的所学为患者服务,用自己的所得为父老乡亲付出,是王布和做人的准则

王布和的家乡很小,也很贫困,他土生土长在这里,对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乡亲们的疾苦也时时刻刻困扰着他的心。嘎查有一名60多岁残疾五保户哈日巴拉,老伴去世早,生活不能自理。十几年来,每年布和大夫都给他解决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和他所需的药品。春天帮着种地,秋天帮着秋收。眼看着他住的土房成了危房,布和大夫又拿出了1万多元钱给他盖起了砖木结构的两间房,建了院套、拉了电、打了井。像这样受到布和大夫帮助的乡亲还有很多。

       
      早在八十年代初,由于嘎查地理位置偏僻,不通电,这与广大农牧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布和大夫拿出一万余元赞助嘎查拉了电,结束了嘎查不通电的历史,改变了嘎查文化贫乏的现状。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冲毁了嘎查通往镇里的桥梁,导致附近十几个屯子的人无法通行。布和大夫前后三次修桥,第四次筹借了26万元资金修建了较为坚固的钢筋水泥桥,乡亲们亲切地称这座桥为“布和桥”。

      王布和从小学习条件艰苦,他希望孩子们能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为了改善嘎查办学条件,他每年拿出1000元帮助嘎查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为学校翻修房舍,打水井。从1996年开始,他每年拿出2000元,逐年有计划地分配给全旗的中小学。截止目前,吐列毛都镇中学、西哲里木镇中小学、坤都冷苏木中小学、巴彦忙哈中小学、巴彦淖尔苏木中小学等十几个学校已经受益。

     
       乌兰浩特市的一名叫康慧的女孩,父亲遭遇车祸致瘫,母亲患有糖尿病,生活相当困难,没钱读书只能辍学在家。在盟红十字会的介绍下,布和大夫与她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每年资助她学费2000元,后来又增加到5000元,一直到高中毕业。康慧也不辜负好心人的期望,以58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电力学院。

三年前布和大夫资助的两名学生留学韩国。这两年,又先后资助西哲里木中小学36名学生。十多年来,王布和慷慨解囊,无私赞助贫困学生上学的款项达40多万元。

家庭成员十几年的默默支持是奉献,是王布和最温暖的后盾

王布和刚开始行医的时候就秉承“有钱没钱都给看病”的宗旨。那时候他家也非常困难,对待贫困的群众,不仅免费医治,还提供免费的食宿,赠送回家的路费。行医不仅没给家庭带来经济收入,相反还给家里增加了额外负担。一开始,王布和的爱人和孩子对于他的做法并不理解,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在王布和的医治下露出幸福的笑脸,他的家人慢慢开始接受理解他,并帮助他接待和服务患者,尽自己所能为患者做事。为了能帮到更多的贫困患者,王布和除了自己采药降低成本外,妻子和儿媳还承包了700土地养殖牛羊,每年的收入全部用来维持诊所的正常运转、救济贫困求医者。就这样,一家人把解除群众病痛之苦作为自己的职责,几十年如一日,默默的付出,默默的坚守,守护着草原,宏德布医,悬壶济世,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尊重。

多年的付出,赢得了各种荣誉,但王布和还是初心不改,宏德布医、守护草原

多年的坚守也赢得了各级组织和部门的肯定。

2001年11月被旗委、旗政府评为全旗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2001年12月王布和出席了全国“走进新世纪、中国世纪魂新闻人物表彰大会”,并被命名为少数民族“蒙名医”。先进事迹被编入《中国世纪坛》,被授予“百佳改革模范新闻人物”,同时他所撰写的治疗乙肝的论文荣获三等奖;

2002年9月被自治区委、区政府评为第六次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2002年12月在首届全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荣获“道德模范”提名奖;

2005年 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2005年11月旗委、旗政府评为推动全旗红十字工作先进个人;

2006年作为全区唯一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四届主任医师年会;

2006年12月被卫生部授予2006年度“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2006年12月荣获第五届乌兰夫基金奖;

2006年12月论文“浅谈怎样治愈慢性肝炎”(编号006)在2006年中医药发展论谈及全国中医药品牌博览会举办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2007年 7月被感动内蒙古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

2007年 7月被发现杂志社聘为中国名医论坛副理事长;

2007年 8月被自治区委、区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007年 9月被自治区人事厅、自治区红十字会评为全区红十字系统优秀志愿者;

2007年11月被兴安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全盟“感动兴安人物”;

2008年 4月被兴安盟委、行政公署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2008年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央视《博爱周年》节目;

2008年11月被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红十字志愿之星荣誉称号;

2008年11月诊所被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优秀冠名红十字会医疗机构”荣誉称号;

2009年 9月再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2010年 8月被兴安盟委、盟行政公署授予兴安盟劳动    模范称号;

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首批“基层名蒙医”称号;

2012年12月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9月被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2012年度全区学雷锋优秀志愿者;

2012年被授予“2012年度感动中国最美乡村医生”;

2013年 1月被中央电视台推选为最美乡村医生,并受到李克强总理的的亲切接见;

2014年 9月获得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2014年12月获得首届兴安盟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2016年12月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受邀出席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先后被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自治区国际蒙医院知名专家门诊特聘坐诊专家;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社会服务部“杏林春雨行动”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自治区蒙医药研究院研究员;辽宁省蒙医院名医堂医生。

布和大夫在治疗胃病、肝病、风湿、类风湿、痛风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科尔沁药浴疗法已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布和大夫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争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祖国争光,为蒙医蒙药争光。让蒙医药文化享誉世界,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

三年来,在各级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诊所快速发展。

王布和的诊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三年前,诊所只有一座1200平方米的小楼,是布和大夫曾经资助的学生现在是企业家的白忠林投资建设的;开设300张病床,病床使用率100%;开设一个门诊室由布和大夫亲自坐诊;配属挂号、药房等部门,职工10人;年门诊量3万左右,主要服务内蒙和东北三省的患者;每年电费30万左右;冬季取暖和其他三季的药浴燃煤在500吨左右;电费30万。由于诊所运行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再坚持有钱你看着给,没钱不用给的方式,诊所再也办不下去了。经过艰难的抉择,不得不改成低廉收费,从2014年开始重症患者一个月600元药费,一般病症患者一个月300元药费,并且挂号、诊查、药浴等等一律不收费,并且照样坚持70岁以上老人、3岁以下儿童、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出家人都享受免费治疗。特别困难的患者不仅免费吃住、免费治疗,还赠送回家路费。即使实行了低廉的收费,每年诊所仍亏损50万左右。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特别是国务院扶持50万、盟里又扶持20万资金,才还清了外债,挺过了难关。

诊所的情况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组织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高度重视,从政策扶持到资金扶持不遗余力,使诊所得以快速发展。2014年被布和大夫治好的食道癌患者李志安,感念布和大夫的救命之恩,投资兴建了2000平方米的三层综合楼。2016年诊所综合楼达到3200平方米,另有配属平房3000平方米;虽然开设病床800张,不仅利用率达到100%,而且等待看病的患者还把把镇里100多家宾馆和附近村民家住满,甚至把几十公里外的小镇宾馆住满。诊所的发展也带动了本地餐饮、宾馆等服务行业的振兴,据不完全统计,诊所周边和镇里的服务行业每年都能增收1500万元以上。

目前诊所还是坚持一个门诊室,由布和大夫亲自坐诊。配属挂号、药房等部门。在册职工30多人,另有志愿者40 多人(这些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治愈的重症患者)。

由于布和大夫蜚声中外,服务人群从当地农牧民、东北三省扩展到除港、澳台、和西藏外的所有省份,甚至还有英国、韩国、俄罗斯、日本等13个国家的许多患者,不远万里前来求医。2015年门诊量8万左右,2016年达到17万。春节后每天前来求医的患者甚至达到3000—5000左右。而且来就诊的重患越来越多,2014年以前癌症患者2-3天能来一个,现在每天前来求医癌症患者就有200-300人,都是各大医院宣判死刑的癌症、癌症扩散患者。为解缓患者激增带来的压力,布和大夫每天看病时间增加到12小时,每天的门诊量达到600-800左右。并且开设了绿色通道,重危患者马上看病、马上抓药。即使这样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一般病症患者挂号后只有等5-7天才能看上病。

       
      由于社会步入老龄化,加之服务人群从内蒙古、东北三省扩展到全国,前来就诊的70岁以上老年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几十位,诊所坚持的六种人享受免费治疗的举措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每天仅免除的药费都在20000元左右。而且这六种患者还享受邮寄免费药品的待遇,长年累积,每天邮寄免费药品的金额都在50000元以上,并且上升趋势明显。加之诊所规模扩大带来的运行成本增多,比如取暖和药浴的燃煤就达到了800吨,每年电费达到了60万。更主要的是药材市场的价格上扬等等,使诊所的亏损逐年扩大。2015年诊所亏损60多万,2016年亏损近百万。但布和大夫仍然坚持低廉的收费方式,靠承包牧场的收入和爱心人士的捐助、政府的补贴来维持诊所的运营。

荣誉的获得,诊所的扩大,布和大夫没有满足,他有更大的理想。

在中央电视台《父亲、母亲》栏目组和上海企业家捐助下,在旗、盟的全力支持下,计划兴建20000平方米集药浴、门诊、住院为一体的的综合楼。目前,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布和大夫还承包了诊所附近的万亩荒山--五志山,在山上打了3眼120米深的水井,栽植了5万多棵树木。企业家白忠林捐助1500万在山上兴建了8000平方米的蒙医蒙药博物馆,目前主体已经完工。山上还修建了很多旅游设施。并准备带动附近村民种植草药,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把家乡建设成塞外特色小镇、草原明星小镇。到那时站在五志山放眼四周,远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草原,近处是百花争艳、奇香阵阵的块块药田。国内外患者不仅仅是来巴仁哲里木求医问诊,而且还是来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五志山地区将成为科尔沁草原一个集医疗、观光、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短短的三天接触,笔者每天都在被医生、患者、志愿者感动着!布和医生说的最多的的一句话就是!医者仁心,视病人为父母!布和救助站医生和义工坚信,只要初心不改,砥砺前行,目标一定会达成。

作者:蔚楠 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湖光山色》、《黄鹿井的记忆》分别入选2016中国罗平新风景摄影展和《中国摄影》杂志社潍坊十笏园摄影大展。

相关热词搜索:中旗 德布 博爱

上一篇:韩国障碍人美术协会访问人人公益网
下一篇:高温烧烤难敌云上夜郎 “热中国”惊现福凉之都赫章

分享到: 收藏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