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APP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 > 志愿者 > 内容

每两户家庭里就有一名志愿者
时间:2016-03-11 08:48:14   来源:   点击:

  本报《南京仙林街道“万家欢”巡逻服务队为独居老人和患病居民提供医疗救助》稿件一经刊登,不少网友在网上点赞支持,希望越来越多的社区能有一支这样的服务队。记者采访发现,“万家欢”服务队不仅在医疗救助方面为居民提供服务,在邻里互助方面的好人好事更是举不胜举。

  交汇点记者 李爽

  邻居帮忙接送孩子

  有的家庭还准备了孩子换洗衣服

  在给记者致电中,有一户居民介绍说,自己和丈夫都是外地人,双方父母也不在南京。因此,有时上幼儿园的儿子需要拜托邻居朱爷爷接送。老人不仅接孩子放学,还带着孩子在家画油画,有时还会留吃晚饭。

  记者经过采访了解到,居民口中的朱爷爷正是“万家欢”服务队志愿者中的一员,现年63岁的朱明山。朱明山告诉记者,自己曾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退休后,从南通来到南京帮女儿带孩子。

  “初来南京,谁也不认识。有一次,从幼儿园接外孙回来,外孙要在小区里和小朋友玩滑梯,我就坐在边上看。当时有挺多同年龄的人坐那儿,我就和他们闲聊起来。原来,小区里不少都和我一样的外地人,来南京帮着带孩子。其中,有些人的孩子和我外孙都是同幼儿园,甚至是同班的同学。”朱明山告诉记者。

  从那以后,朱明山就和周边邻居日渐熟络起来。有时谁家有事不能接孩子放学,就拜托朱明山接外孙的时候顺便接下自己家的孩子。有时朱明山参加的社区合唱团有活动,不能接外孙,他也拜托邻居接孩子。

  朱明山说:“有时能同时接两三个孩子一起回家。回来后,家里有油画棒,我就教他们画画。有时快到饭点了,看家长还没来接孩子,我就让孩子留在我们家吃晚饭。小朋友能吃多少,就是多双碗筷的事儿。”除了接孩子、留吃晚饭,记者采访中还发现有些家庭还有一两套孩子的衣服。家长因为工作忙,实在来不及接孩子回家,孩子都可能在邻居家吃饭、洗澡、睡觉。

  谈起邻里互助,朱明山表示,自己虽然不是地道的南京人,但在南京的这些年也走访过其他社区,有像“万家欢”志愿服务队的社区并不多。“我小时候,家门都不锁的,楼上楼下都是认识的。现在,年轻人中能有几个是和周围邻居熟悉?我觉得我们小区的邻里互助氛围很好,生活在这里幸福指数也很好。”朱明山说。

  社区居民你帮我我帮你

  800多位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

  像朱明山这样,乐于助人的事例在东方天郡小区举不胜举。“万家欢”志愿服务队总队长喻小萍告诉记者,目前小区内居民有1800多户,5000多人。近5年的发展,社区志愿者人数就已达到800多人。如此算来,平均每两户人家就有一位社区志愿者。喻小萍介绍说,工作原因,不是每一位志愿者都能来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但常年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不会低于400人。哪户人家有事,喻小萍通过楼栋长都能联系到离他最近的志愿者提供帮助。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愿意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呢?对此,喻小萍表示,大家之所以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是因为社区生活已经形成了你帮我,我帮你,邻里互助的氛围。今年60多岁的刘阿姨从湖南农村来到南京生活。

  刘阿姨坦言,如果不是为了来给女儿带孩子,自己不会来南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由于不识字,刘阿姨连家用电器都不会操作。“你们年轻人觉得微波炉、洗衣机、电视机很好操控,按几个键就成了。但对我来说,这简直比登天还难。女儿教了我几次,老记不住学不上,着急得很。”刘阿姨告诉记者。

  社区里的一次活动,刘阿姨无意中认识了喻小萍,后来发现两人还是楼上下的邻居。每次刘阿姨不会操作洗衣机时,都请喻小萍上楼来帮忙。为了让刘阿姨弄清楚洗衣机的操作,细心的喻小萍以红色、蓝色、紫色、橙色等不同颜色贴在洗衣机上,以表示出启动、浸泡、甩干等不同功能操作键。

  一次、两次、三次……现在,刘阿姨操作洗衣机熟练许多,不用再看颜色也知道怎么按键了。除了家用电器操作外,喻小萍还带着刘阿姨参加广场舞、太极拳等社区开展的多项文体活动。“我是深圳人,退休后来南京和儿子生活。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方式,老人有老人的兴趣爱好。和儿女同住,儿女们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老人,更何况我们都是从外地来的呢?因此,我就想让刘阿姨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别人帮助她,她帮助别人,让在南京的外乡人也能找到归属感。”喻小萍告诉记者。

  在喻小萍的帮助下,刘阿姨认识的小区居民越来越多。有一次,社区里有位居民因脑梗晕倒在家。得知情况后,刘阿姨第一时间赶到,为居民递水、搓背、搓手,缓解不适感,还陪同巡逻服务队一起将居民送往医院。

  小部分人带动一群人

  让邻里互助成为生活习惯

  在记者采访喻小萍时,喻小萍的手机微信不停地震动。喻小萍打开手机给记者看,“万家欢”志愿服务队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由于不少老人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所以目前群内只有60人不到。虽然人数不多,但凝聚力很强。

  记者翻查信息看到,群内大多在讨论生活中“鸡毛蒜皮”小事。比如,有人在菜市场买的肋排价廉物美,群内其他人看见了也请他帮忙带一些肋排回来。还有的人在群内咨询水电费缴费情况,热心的群友一一回复了咨询疑问。

  此外,在记者采访时,还有志愿者给喻小萍打电话称,某居民家婆媳闹意见,希望她来劝和。喻小萍坦言,自己退休前曾在深圳某大型企业担任财务总监一职。财务的工作纷繁复杂,没想到现在退休后的生活比上班还忙。

  “事情多,人也觉得累,但我觉得是值得的。我一个人能带动身边的几个人,几个人能带动几个大家庭。这样一来,社区里的志愿者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一小部分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大部分人,邻里之间逐渐形成互助的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喻小萍说。

  对于邻里互助,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许苏明表示,人口老龄化、家庭功能弱化客观上需要邻里互助,邻里具有区位相近的自然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住房商品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邻里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利益,为构建新型邻里关系提供了内在动力与客观需求。

  许苏明说,像“万家欢”这样的社区志愿服务队需要点赞支持。人们既需要发展熟人基础上的睦邻关系,更需要倡导陌生人之间的邻里自觉,建立互信互助但不互扰的新型邻里关系。

相关热词搜索:一名 志愿者 家庭

上一篇:光明新区获“全国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下一篇:担当社会责任 中行青年志愿者“学雷锋”进社区

分享到: 收藏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