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APP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艺术 > 内容

书法 因书而得法
时间:2016-04-18 08:49:43   来源:   点击:

      百灵环保网讯,在朋友家里聚会,偶然发现他家客厅里悬挂着一幅大字,落款是王寿臣。王先生许人也?问朋友告诉我,王先生和我们是同行,是一家媒体的记者,业余时间写字是他最大的爱好。他的父亲念过私塾,写得一手在乡邻中叫得响的毛笔字。受父亲的影响,王先生从小学开始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没有拜过书法名师,因为爱好,他买了许多古代书法大家的字帖。王羲之、王献之、黄庭坚、苏轼、赵孟頫、柳公权、颜真卿、米芾、唐寅、文征明等名人的书法书帖,应有尽有。也可以说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父亲。

翁方纲主张先学正书,后行草:“自米老已专务行书,其于古人分际第,拈出大意,自谓得之矣。若欧虞以上,由萧羊以问山阴,必从正书始……未有舍楷不问而专力行草者,未有不善临摹而轻语飞行绝迹者。”何方的字全是从业余来的,他坚持先从正书下手,没有正书的基础,是没有资格论行草的。为了掌握正书,选择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从形似到神似,不知道写坏了多少支毛笔。在正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之后,便转到了行书。“夫真、行、草理虽一贯,而格必兼通,未有不精楷而能作行草者,亦未有不博通行草而专精真楷者。”在浩如烟海的名家法帖当中,唐伯虎的《落花诗册》进入了他的视野而独受青睐。何先生整整用了半年的时间,写了100遍。

书法,不书就不能得法,因书而得法用心则得益。字是写出来的,也是读出来的。写字是手法的凸显,读帖是心法的领悟。所谓的读,就是观摩、琢磨、思考、领会。读帖千遍,笔画、笔势、结体等烂熟于心,下笔自然得心应手。梁章钜主张学习书法应该与古帖结缘:“先资政公曰:‘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帖为缘,无论何帖皆足以范我笔力,否则日有走作,谚所谓自来腔也。’米襄阳尝言:‘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一日废书。’米老犹尔,况后学乎?”在他的卧室里,四壁无他物,除了书法还是书法。随处可观,朝思暮想,印迹于脑。有笔则书之,无笔则以指代笔,只要一有空闲,不论什么场合,他都在或者用手或者用心在“书写”。

20多年来,他对书法可说是一往情深,对苏东坡的论书观点极为推崇:“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是也。”何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达到二王的书法高度谈何容易,可是不能没有二王的笔墨精神。”有书法同行建议他,从明清书家走出来,向魏晋书家迈步。目前,他正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王献之的《中秋帖》。有书家评论说:“倘能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相信不远的将来,其书法作品将更为可观。”

书法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对每一个人来说,能够写得一手像样的字,终生都将会受用。

通过多年的执着书练,王先生的书法艺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虽然是业余之闲,近几年,曾先后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2009年,被南京长江书法家协会聘为名誉主席。 (魏)

DSC_0097.jpg

王寿臣,笔名何方,1957年出生,山东人,新闻工作者。幼承家教,常将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法帖置于案头观摩,平常临写楷体以柳公权体为主,草书以王羲之、王铎、文征明、赵孟頫、鲜玉书、守仁为主。

行书四条幅,内容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诗数首。

psb2.png

以下是作品局部放大效果图

psb1.png

psb4.png

psb3.png

行书杜甫《秋兴》诗8首

243760785.jpg

以下是作品局部放大效果图

\

获奖记录

QQ截图20151210185434.png

QQ截图20151210184757.png

QQ截图20160308145137.png

QQ截图20160308145202.png

QQ截图20160308145604.png

各荣誉证书.JPG

相关热词搜索:书法

上一篇:今夜 如此珊情
下一篇:边缘的花朵

分享到: 收藏
新闻排行榜